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经济纠纷诉讼时效开始时间,经济纠纷诉讼时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般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2年,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
2、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民法通则 第七章 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4、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5、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6、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7、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8、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9、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10、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11、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2、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13、 扩展资料:解决经济纠纷的适用范围经济案件的受案范围,是指哪些经济纠纷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
14、确定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收案范围可以明确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和有关行政部门之间受理经济纠纷案件分工和权限。
15、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公民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发生的经济权益纠纷案件。
16、主要包括各种合同纠纷案件和经济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17、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
18、与人身有关的纠纷,不适用仲裁法,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劳动争议以及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可以由法律规定的组织仲裁,但不由仲裁法调整。
19、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而对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则不能仲裁。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纠纷诉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纠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法通则。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