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反衬是什么方法,反衬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反衬举例分析: 世界上有不少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矛盾而统一的。
2、如美与丑、高与下、难与易、长与短、先与后、有与无、福与 祸、强与弱、刚与柔、多与少、实与虚、巧与拙等等。
3、以事物矛盾对立的两极形象相互衬托,如以丑衬美,以恶衬善,以短衬长, 以假衬真,以及悲喜互衬、庄谐互衬等等,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4、它可以把需要强调的重点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强烈。
5、 《庄子•至乐》中说,庄子至楚,看见一个死人的骷髅。
6、庄子向骷髅问道:“你是贪生失理而死的呢?还是因遭亡国之事斧之诛而亡?是因为行为不善,愧对父母而死的呢?是 因冰馁而亡?抑是寿终正寝?”庄子问毕,“援骷髅枕而卧”,夜半,骷髅托梦回答庄子道:“先生所问,全是人生之累,人死后哪里还有这些苦楚!先生想听一听死的愉悦吗?”庄子说道:“想听啊!”骷髅因说道:“死则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7、”庄子因问:“那末,倘若我让司生之神重新恢复你的生命,使你再生肌肤,再让你返乡归故里,回到你的父母妻子身边,你可愿意?”骷髅答道:“吾安能弃南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这里,庄子便是用的反衬手法:他用骷髅托梦时对庄子所形容的死的快乐,来反衬战国时百姓饿死、冻死、为生活煎熬致死、因国亡家破而死、含羞忍辱而死等等生的痛苦,然后再借骷髅之口,说它不愿再复生为人,不愿再服人间劳役而自我痛苦,这就把人生的苦难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了。
8、 《列子•周穆王》中说,华子得了健忘症,数年不谙事理 后来被一儒生将病治愈。
9、华子大怒,认为儒生治愈了他的病, 反而会使他因恢复知觉而得见人世间的种种丑恶,重新受人生之苦,这是害了他;因而华子操起戈矛,要追杀为他治病的儒生。
10、华子不愿自己的病痊愈,正和骷髅不愿复生一样。
11、列子也是用反衬手法,以白痴的无知快乐,来反衬常人有知的痛苦。
12、 宋玉所写的“登徒子好色赋”,用登徒子的“好色”,来反衬自己的见色不移;用登徒子之妻的丑陋.来反衬他的东邻姑娘 ——“东家之子”的颜色出众;又用“东家之子”的颜色出众,来反衬自己的惑而不乱:“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13、”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而我却无动于衷。
14、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庄子•达生》篇中“佝偻承蜩”的故事,庄子用反衬手法,以承蜩老人之佝偻老态,来反衬他捕蝉的技术灵巧。
15、 在文学作品中,反衬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作品产生巨大的艺术效果。
16、 反衬手法可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加深作品的是非可否的思想力量。
17、《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出嫁被安排在同一时刻,一边是荣国府内宫灯花烛,热闹非凡,丽艳新人,趋炎附势的宝钗“出闺成大礼”的婚礼场面;一边是潇湘馆里冷落凄凉,只有紫鹃与之形影相依,为之送终的黛玉“魂归离恨天”的悲凉景况。
18、这里,宝钗热闹的婚礼强烈地反衬了黛玉之死的凄惨,使人不能不为黛玉一洒同情之泪l这种反衬的效果,是平铺直叙手法不可能产生的。
19、利用反衬的手法,可以造成艺术上的波澜起伏,气势跌宕,避免“直”与“露”。
20、所谓“直”与“露”是说显示倾向的手法太质直,缺乏回旋的韵味,缺乏形象思维的特点。
21、使用反衬,而且反衬得好,是避免艺术上直与露的有效手法。
22、它可以借此显彼,借反衬正,造成艺术上的回旋,增强作品的意蕴。
23、 反衬方法运用得巧妙,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24、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化丑为美”就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广告反衬法。
25、例如,在一幅化妆品的广告书中,一位娴静典雅的少女,双手托着高贵的化妆品。
26、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书面的上方,出现了一条令人战栗的长蛇,不禁使人为之一惊。
27、这就是一种现代美。
28、美丑两种截然相反形象的组合,构成了一种相互对照或者说是反衬的关系。
29、在这种关系中,化妆品与少女的美,因长蛇丑的形象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突出和 强烈了。
30、从画面的整体看,丑已经成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1、正因为如此,丑在这一特定的书面中,就转化成具有新奇感的艺术美, 因而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32、广告宣传也因此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33、又如,在一幅电脑产品的广告画中,设计者把野性十足的大猩猩形象,与体现现代人类高度文明的电脑形象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的强烈对比。
34、通过野性大猩猩的反衬,使电脑的现代性、智慧性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
35、 如果说美丑并置的广告设计,可以产生组合的美与对照的美,那么,单纯用丑的形象为设计主体,同样可以使广告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是一种更加含蓄,更加高级的审美感觉。
36、 某广告公司设计了这样一幅反对战争的招贴广告画:画面的主体是由一片被烧焦的面包做成的骷髅组成的。
37、设计者的匠心就在于,他想通过骷髅这一丑陋可怕的形象,表达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灾难、焦土和死亡等象征意义。
38、谴责战 争是这幅广告招贴画的主题。
39、设计者正是通过书面主体的丑陋形象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不愉快,达到以丑否定丑,从而暗示了对美的事物的肯定。
40、类似于这样的广告设计者,往往是怀着对美的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反映丑来鞭挞丑,揭示丑的本质,通过丑的表象让人们去领会其背后的另一些崇高而伟 大的美的内涵。
41、这一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也是“以丑衬美”的反衬法,只不过它的美是隐藏在丑的表象之下的。
42、这样,一些现象上看似丑陋的形象,也就同样具备了反映美、表现美、肯定美的美学意义。
43、 德拉克洛瓦在论述“美”的变动性时这样说:“如同人的习惯或者主意那样,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无数变化,……任何迷住远方文明美的形象,已经不能使我们震动。
44、我们喜欢更符合我们感情,或者,如果乐意的话.称之为符合我们成见的美。
45、”这就说明“美”和“丑”是可以因人的感觉变化而相互转化的。
46、正如老子所说:“正复为奇(正常的可以变为反常的),善变为妖(善良的可以变为邪恶的)。
4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8、”懂得了美丑两者的辨证关系,巧妙地加以运用,就可以使广告的形式更加新颖,意味更加隽永,更加引人入胜,从而使广告的宣传效果更加美好。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