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百科 >

航天员叶光富 母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航空航天的种子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航天员叶光富,母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航空航天的种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航天员叶光富,母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航空航天的种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8月,在《教育家》联合华文众合、东方创科、斯玛特教育集团举办的“寻找课后服务优质课程”活动中,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以下简称砂子塘嘉和小学)申报的课程获评科技创新类特色课奖项。这只是砂子塘嘉和小学科创特色的一个缩影。砂子塘嘉和小学以“航天科技”项目为抓手,从突出“办学特色”入手,大力营造校园航天文化,航天科普教育在校园内卓有成效发展和推进。

一所小学,为何选择高精尖的航天领域作为文化建设?“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热爱航空航天的种子!”这是砂子塘嘉和小学校长龚付成的回答。他的讲述,带我们踏上了学校的“种种子”之路。

起始图:从学生兴趣出发

砂子塘嘉和小学原是新世纪小学。2018年,长沙小学教育界第一个教育集团、久负盛名的砂子塘教育集团接管新世纪小学,原址重建,改名为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龚付成于2021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成为学校校长。

在任砂子塘嘉和小学校长前,龚付成在国际学校任校长,深耕双语国际教育17年,办学中坚持立足民族传统,立足未来时代需求,放眼国际,注重学生未来胜任力的养成。来到公办学校后,他一直在思考、在行动:“一定要立足于培养孩子的未来胜任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在龚付成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秉持“用更多的精力做学生一生有益的事”的理念。虽然面临一定的束缚与压力,但他立足于全球人才的竞争,立足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环境所需要的素养,为学校确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全人教育,即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着力发展孩子的五力——学习力、运动力、领导力、创造力、审美力,塑造孩子的民族灵魂、全球视野,以“两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为支撑。

在科技创新板块,学校把“三模”——车模、船模、航模作为发展孩子们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支点,而其中,学生们对航模的兴趣最大,于是航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重点。

从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到“嫦娥”奔月、“天宫”遨游、“天问”探火,中国的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从“跟跑”到“领跑”,谱写了辉煌篇章。“这背后,离不开航天人的螺丝钉精神,离不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龚付成满怀感情、深深感慨,在学校打造航天文化,他希望能将这些精神进行传递、发扬。中国的航天之路,靠的是自主创新、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未来,自立自强自主的中国航天,还要靠下一代人继续努力。龚付成希望能为孩子们埋下对航空航天热爱的种子,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他们注入探索的促进剂。“好奇心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阶段为孩子种下一颗热爱航空航天的种子,培养他们良好的素养,说不定未来10年20年以后,在航天员的队伍中,会有我们砂子塘嘉和小学学生的身影。”

当明确了育人目标,再来看“用航天文化涵育小学生,教什么”这个问题,答案不言自明。教基础的、小学生能接受的相关知识;教航天精神,用这种精神带动、引领学生成长;教创新,让孩子们不被思维限制,不被年龄限制,鼓励奇思妙想,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动手,在一个个模型的制作中,孩子们眼中闪烁光芒,心中产生向往,那颗种子已悄然扎根……

小学生未必不能与“高精尖”产生“化学反应”。今年暑假,西藏拉萨一家长带孩子去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期间,他的孩子(小学生)发现馆内一演示视频上的科普知识存在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视频里明明是长征三号,但是天文体验馆标注的却是长征五号;长征五号的分离顺序也被指出是错的,把长征五号当成了两级火箭。这段“纠错”视频传到网上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回应:小朋友很专业,展馆确实弄错了。

当小学生能给天文馆纠错,当小学生的专业知识能“碾压”一些成人,在小学校园打造航天文化的意义更加凸显。“给孩子好的教育,专业的知识完全能学懂;对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更该好好教。如果想当然认为小学生不适合学高精尖知识,等他到了初高中,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又没有小学打下的基础、积攒的兴趣,更难以在相关领域进行学习、发展。”龚付成说。

推进线路图:从面到点,从普及到提高

这是一场孩子们的“天宫盛会”。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球直播。不同于很多学校只让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常规要求,砂子塘嘉和小学低年级同步开展“嘉绘杯”科技漫画创作比赛,让孩子们在看完直播后将相关画面用画笔画下来;高年级开展“嘉慧杯”现场作文比赛,让孩子们将观看直播的感悟写下来。随后,对作品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面向全体进行普及,在日常中融入,这是砂子塘嘉和小学航天文化建设的一大宗旨。龚付成说:“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三五个孩子去拿个奖,而是要点面结合,让所有孩子都获得相关知识、素养的普及,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有对此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在这个土壤上也许能长出一些鲜花,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鲜花,也不要求人人都成为鲜花,但都要获得雨露。普及工作是更重要的。”

学校没有将“航天”列为单独课程,而是在科技创客校本课程中,将其作为重要板块。“我们才刚刚起步,当前来说,师资及内容资源都还不足以支撑课程建设。”面对现实困境,龚付成选择了最切实的做法。因为编制限制,学校只有3名专职科技老师,另外安排了其他3位科任老师作为兼职老师。学校行政工作采取“主一挂一”的方式,将一些重要工作交由行政领导来牵头开展,科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重要事项,交由学校后勤校长“挂职”,他对接几位专、兼职科技老师,推进日常教学、竞赛等工作。

校本课程每周开设两节。学校购买了由东方创科出品、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监制的《火星基地》课程及配套的教学具套装。《火星基地》课程以火星基地创意设计为主题,以“2050年,人类移居火星为背景”,建设人类在火星生存的前哨站;融入“航天科技”元素,研究火星表面的环境,分析可能遇见的问题,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航天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乐于探索、设计和策划、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最后通过汇报演出展示和课堂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东方创科先对学校科技教师进行培训,老师通过账号线上观看视频课程,再利用教学具套装去教学生。在龚付成看来,这套课程成体系,老师好上手,资源包丰富,能很好地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也能通过课程教给孩子们丰富的航天相关的知识,并在过程中培养各种素养和能力。

在校本课程之外,学校组织一批对航天有浓厚兴趣、动手能力比较强、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成梯队的航天创新社团,在周一至周五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活动。而在周末的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引进校外机构进校开展服务,设有“航天科创”班,由于是付费服务,这个班由家长自愿报名参加。

由此,一个从面到点、从普及到提高的“航天文化”推进线路形成。

砂子塘嘉和小学还积极开拓校外资源来助推校园航天文化的发展。

引进家长资源。砂子塘嘉和小学有2000多名学生,部分学生家长从事科技、航空航天或与之相关联的工作。学校将这些家长请进校园,为孩子们普及航空航天相关知识。“我们邀请过一位飞行员家长,当他穿着制服,拿着模型,给孩子们讲航天事业的发展,讲基本的机械原理,孩子们反响热烈,发现原来看似遥远的‘天宫’可以离我们这么近。”龚付成介绍,现在“家长进课堂”已常态化,每月都有一两次。

引进专家资源。长沙有一些航空航天及相关机构,学校通过教育系统去对接这些机构里的专业人员,邀请他们来校讲座,为孩子们作“硬核科普”。“这个机会比较少,每学期可能只有一两次,但是能帮助孩子们系统理解科学知识,很好地调动他们对航空航天的积极性。”龚付成说。

引进机构资源。砂子塘嘉和小学曾参与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航天赛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拟纳入其“中国航天未来人才培养计划”。这个计划是通过多方航天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整合,旨在为全国全日制中小学校航天科技教育体系的提升赋能,培育建设航天未来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砂子塘嘉和小学已在申报“航天未来人才培养基地校”。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科技节。每年的科技节都可谓“轰轰烈烈”,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科技节上分年级开展专项比赛,低年级是如制作橡皮飞机之类的简单项目,高年级可能需要写程序、设置电动装置等。科技节“全员参与”,除了模型比赛,还有征文比赛,每个人都需要写下关于航空航天的奇思妙想。龚付成常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激动不已,“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让人震撼。我很高兴,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约束、被破坏,也许还因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激发。这些想象力,将一步步把他们带入科学殿堂。”

未来蓝图:开展“五个一”工程,培养更多“种子选手”

一等奖1个,三等奖4个!近日,砂子塘嘉和小学收获喜讯——在2022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湖南赛区选拔赛中,砂子塘嘉和小学在“火星家园创意赛”中斩获佳绩。这是砂子塘嘉和小学第一次参加航天类比赛,“秋天的收获”背后,是近三年来的耕耘。

但龚付成强调,获奖不是目的,奖项也不是学校航天文化建设的代表性成效,他要的,始终是航天知识、相关素养的普及,是孩子们想象力的保护、好奇心的激发,是埋下一颗种子,等着发芽、成长。他讲了一个故事。五年级学生陈明泓的家长发了一条朋友圈,说陈明泓在假期连续奋战了三天,拼了一架近两米长的歼击机模型;孩子的房间里没有家具,全是各种各样的航天模型。龚付成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孩子坐不住,没有专注力,没有学习动力,当他有了兴趣,这些都不是问题。兴趣是保护出来的、挖掘出来的、熏陶出来的。”在砂子塘嘉和小学,成百上千的孩子在接受这样的保护、挖掘与熏陶;在砂子塘嘉和小学,也还有很多个“陈明泓”,这才是龚付成乐见的“成效”。

尽管已探索了三年,但龚付成仍觉得刚刚起步,前路漫漫,因为当下还面临诸多困难。

学校推广航天文化的阵地还不够。龚付成一直想在学校建一个航天文化馆。航天文化史上,那些艰难的探索、辉煌的成就,航天英雄的先进事迹、感人精神,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应当被铭记。如果学校能有这样一个阵地,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浸染与熏陶,那该有多好?龚付成对此心心念念,想通过航天文化馆,将这些展示给孩子。目前航天文化馆在筹建中,但尚需经费支持。

学校缺少航空航天教材。在创客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希望能打造一套小学阶段的航空航天校本教材。“如果有一套通俗易懂、成体系、有特色的教材,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写了一部分,但是感觉‘势单力薄’,如果能整合一些资源,整合一些学校的力量一起来做,我想会更有效。”

学校科技类师资紧张,仅有3名专职科技教师,其中没有特别懂航空航天的老师,航天板块只能放在科技创客项目的大板块下进行,未能单列,对航天文化建设的推进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努力去解决,需要外界的支持与帮扶。

龚付成说,航天文化建设将是学校未来五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开展“五个一”工程——每学期开展一次动手实践活动;每学期邀请一位专家来做报告;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每学期做一次创意方案征集;每学期让每个孩子拥有一张科技类奖状。以此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培养更多航空航天的“种子选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些论述,让龚付成倍感振奋,也让他感到在学校开展航天文化建设方向更加正确、道路更加坚实——这是一条抓教育、抓科技、抓人才、抓创新的融合之路。学校将阔步前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力争为国家战略人才储备后备力量!

(作者:周彩丽)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