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百科 >

这就是我们岳西的风景(山路越走越舒畅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这就是我们岳西的风景(山路越走越舒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这就是我们岳西的风景(山路越走越舒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初夏时节,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乡村路上、农家小院、茶园基地、茭白田里……不时传出乡亲爽朗的笑声,呈现出山地披绿土生金的喜人图景。

岳西县毛尖山乡贫困户吴晨月晾晒中药材

1985年,岳西县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2018年8月8日,岳西县在安徽省率先脱贫,历经3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据了解,2014年以来,岳西县有10万贫困户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截至今年4月10日,该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建档立卡36367户110473人下降至228户661人,贫困发生率从30.52%降至0.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001元增长到2019年的12861元,较2014年增长60.74%。

如今的岳西县“披”绿“吐”金,产业兴旺,曾经的贫困县变身示范点,群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里迈出稳健的步伐。

特色产业挑起脱贫大梁

岳西县天堂镇源泉异地扶贫搬迁点一角

岳西县新貌

“养蚕是件苦差事,但来钱快,今年我们一家养了三个蚕种,养蚕收入应该不低于2万元。”5月19日6时刚过,岳西县青天乡老鸭村杨树组王业庆夫妇就早早起床,一边对养蚕工具消毒,一边盘算今年的收成。除了蚕桑,王业庆家还有10亩茶园,茶叶年收入3万元左右,加上种植茭白、发展中药材,去年他家有十几万元产业收入。

2015年,王业庆一家因病返贫,成为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资金的支持和村里指导下,这几年王业庆家靠发展这些特色产业,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杨树组家家户户种茭白、养蚕。

与王业庆自主发展产业不一样,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通过“公司 村集体 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构树。叶河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新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该村率先建立构树基地,打造占地209亩的“构树生态循环产业园”。为推动发展构树,五河镇出台奖励政策,给予每亩800元的奖励,另以每斤0.4元的保护价收购构树叶,确保每亩增收2400元左右。几年下来,构树产业给五河镇带来近6000个劳动岗位,带动贫困户60户,户均增收1万元。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决定性因素,内生动力是第一动力。”岳西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效东介绍,岳西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举措,因村因户推进茶叶、蚕桑、蔬菜、林药、养殖、构树、旅游、劳务、电商、光伏等“十大产业扶贫”。规模发展的贫困户还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贷款。

6年的脱贫攻坚战,岳西县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该县每个贫困村有两个以上特色产业基地,贫困户特色产业收入成了重要的稳定收入来源。杨晓东以高山茭白种植为例,“十二五以来,全县有4.3万人通过发展茭白产业脱贫,岳西茭白亩均产值5000元左右,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3000元。”

易地搬迁迈进幸福家园

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建村茶厂,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易地搬迁感谢国策好,乔迁新居牢记党恩情。”为了感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去年过年时,居住在岳西县黄尾镇云峰村翠云山居安置点的贫困户李全友特意请村里的老师写了这副对联。

今年64岁的李全友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住在千米高山上的土坯房里,没有通公路,出行完全靠步行,去一趟村部得花两三个小时。”李全友说,现在搬进了翠云山居的新房,生活方便多了。翠云山居安置点位于村部傍边,沥青道路通到各家各户,停车场、绿化草坪、风景树等设施一应俱全。

像李全友一样,去年,黄尾镇云峰村、门楼村和平等村22户贫困户搬进了这个安置点。该村支部书记方少文介绍,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安置点由村统一代建,每户人均25平方米,农户只需拎包入住。

该县天堂镇实施“易地搬迁 ”扶贫模式,在搬迁点引入扶贫工厂,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一人上岗,全家脱贫。

“在脱贫攻坚战中,岳西县按照‘应搬尽搬、稳定脱贫、效应最大’的原则,帮助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杨效东称,为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岳西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 种植养殖、就近务工、城镇就业、农家乐”等多种模式,“一户一策”量身制定脱贫方案,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增长点、乡村旅游风景点、集体经济增收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四点合一”的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

杨效东介绍,目前岳西县半数以上的安置点成了乡村旅游点,半数以上的安置点所在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还涌现出很多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

不让因病返贫“绊住”脱贫路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农村群众面临大病的担忧。过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脱贫攻坚的“绊脚石”。数据显示,2014年岳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6367户110473人,其中因病致贫11082户43637人。

为做好健康扶贫,岳西县落实国家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政策,严格执行安徽省“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该县出台免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住院预付金“两免”,重特大疾病政府再救助和脱贫人口大病再救助等政策。

记者在岳西县健康脱贫政策明白纸上看到:“351”健康脱贫政策,是指2015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患者,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合规费用,按照县级、市级、省级不同级别医院,患者只需承担3000元、5000元、10000元,剩余部分由政府兜底解决。“180”健康脱贫政策,是指2015年未脱贫的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合规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基本补偿后,再报销80%。

“要不是政策好,很难想象我现在是什么状况。”中关镇中关村村民储跃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孙子因患癫痫,2017年在安医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总费用175568.24元,新农合补偿104740元,大病保险补偿41080元,医疗救助17557元,个人自付10000元,政府兜底2191.24元,实际补偿比高达94.3%。

截至今年4月30日,贫困人口健康脱贫“351”住院补偿2721户、2293.05万元,综合补偿比87.53%;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补偿5380户、602.88万元,综合补偿比91.39%。

干群同心交出脱贫出色答卷

杨效东介绍,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岳西广大党员干部,秉持初心,抛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终于甩掉了戴在百姓头上的贫困帽,书写了中国反贫困战场上的“岳西样本”。

自1989年以来,岳西县姚河乡一直是安徽省委办公厅扶贫联系点,已有15位党员干部先后姚河乡挂职。30多年来,得益于省委办公厅的真情帮扶和姚河干群的不懈奋斗,姚河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348元到现在的1.4万元,铸就了一段从穷乡僻壤蜕变成美丽乡村的脱贫佳话。

脱贫摘帽后,省委办公厅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稳定,坚持扶上马送一程,派驻1名扶贫干部常驻姚河乡对接帮扶需求并协助乡主要领导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扶贫干部党乾坤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于去年6月挂职姚河乡党委副书记。党乾坤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不少关乎姚河发展的重点领域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关心和助力:投入21.71万元大力开展扶贫扶智行动支持姚河教育事业发展,协调省水利厅支持姚河乡马石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综合治理工程顺利立项,支持贫困村龙王村成功申报市级美丽乡村等。如今的姚河,信心满怀,蹄疾步稳,正努力创建“翠兰茗乡茶香小镇”省级特色小镇,走出一条坚实的高质量的脱贫之路。

为精准扶贫,岳西县广大党员干部探索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双包”制度,实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对全县186个村(居)都确定一个包保责任单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实行“六项工作法”,按照“认真学、户户到、事事清、问题解、不过夜、回头看”要求,一户不漏查找问题,责任到人解决问题。县、乡(镇)、村分级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办公室。年初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年底兑现“军令状”,落实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岳西县让有为者有位,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200余名,1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目前驻村扶贫工作队总共201人,覆盖182个村。

在这一过程中,岳西广大干部把贫苦户当亲人,用青春、血汗和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梦脱贫的历史答卷。(通讯员 徐进群 记者 吴洋 唐进民 刘玉才 严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