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百科 >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四川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后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地方怎么样?”引导学生回答出“壮美”、“险峻”等词语。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四川风光的古诗——《蜀道难》,看看李白是如何用诗句来表现这一地区的壮美景色。”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字音、节奏,并标出不熟悉的生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3.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探究

1. 分析诗歌结构: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蜀道的历史悠久、道路艰险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2. 探讨艺术手法: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形象地表现出蜀道的险要。

3. 感悟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之心。

(四)拓展延伸

1. 请学生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词,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 组织一次班级朗诵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蜀道难》全文;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板书设计:

蜀道难

李白

历史久远——道路险峻——社会状况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热爱祖国、关注民生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