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百科 >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导读 今天凤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

今天凤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犯罪中止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概念,一部分人是在中止和终止之间就分不清了。

2、甚至许多人连字在日常书写中都会写错。

3、再一部分人就会分不清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经常会判断不出到底是这两种哪个情况。

4、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概念刑法第24条第一款 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6、”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7、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

8、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9、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10、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11、构成要件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2、”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13、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14、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对这一个犯罪情节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15、随着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的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变,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因此,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

16、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界限分明。

17、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大多数国家的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特别情形,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两种,但在处罚时对中止有特别规定,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22条规定:“行为人已直接实施犯罪,而未发生行为人所预期的结果的,是未遂犯”,第24条第1项又规定“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主动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因犯罪未遂而处罚。

18、”也有少数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将障碍未遂与中止未遂在立法上明确加以区分。

19、可见我国的未遂犯即大陆法系的障碍未遂,而犯罪中止则是中止未遂。

20、应该说我国刑法将犯罪中止从未遂犯中独立出来是考虑到了在中止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处罚上都与障碍未遂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21、从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来看,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或放弃犯罪,这种情形一般称为普通的犯罪中止;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而犯罪结果最终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一般称为特殊中止。

22、①两者的构成要件略有区别。

23、犯罪中止具体的构成要件,刑法学界曾提出了二特征说、三特征说和四特征说。

24、其中三特征说和四特征说影响较大。

25、三特征说一般认为犯罪中止构成要件中包括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要件。

26、四特征说认为在三特征说基础上还有一个客观性要件,即认为犯罪中止不仅主观上要自动停止犯罪,还要客观上有中止行为。

27、笔者认为客观性要件可以包容于自动性要件中。

28、我国刑法遵循的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学说,将自动性分为内心的主动停止和行为上的客观停止固然有一定必要性,但无须割裂开来进行论述。

29、小编拟从三要件说来分析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

30、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31、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32、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33、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34、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35、(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6、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37、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38、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9、(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0、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

41、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2、(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43、以上便是犯罪中止的概念、构成条件和特征,相信了解了这些,从本质上了解了犯罪中止。

44、就不会再弄混中止和中止,不会再把中止写成终止,闹这样的笑话了,也不会辨别不出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了。

45、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46、延伸阅读:犯罪中止的定义与适用犯罪中止的处罚哪些情形可以诉讼中止。

今天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