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百科 >

霍金靠什么说话

斯蒂芬·威廉·霍金,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虽然深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的困扰,全身几乎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依然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并继续他的科研工作。那么,霍金是如何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霍金使用了一种名为“平等者”(Equalizer)的程序,该程序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瓦特·沃尔托夫开发的。这一软件安装在一台电脑上,通过红外线头戴设备与霍金的脸部相连。霍金只需轻微移动脸颊上的肌肉,就能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移动,选择字母、单词或短语,进而组成句子,实现与外界的沟通。

起初,霍金每分钟只能打出15个单词。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丧失了大部分的面部肌肉控制能力,不得不依赖于一种更复杂的系统。后来,英特尔公司为他定制了一款名为“交流和辅助技术平台”的新系统,使得霍金能够通过眼睛的移动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从而更快地打字。此外,该系统还具有预测功能,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补全单词,大大提高了打字速度。最终,霍金可以每分钟打出大约8个单词。

霍金的语音合成器也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维京通信公司提供的。它不仅能够发出标准的英式英语发音,还可以根据霍金的要求调整音调、语速等参数。尽管这个声音听起来有些机械,但正是这个声音让全世界听到了霍金的思想,使他在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霍金克服了严重的身体限制,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了与世界的交流,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勇气和智慧的肯定,也为其他有类似困境的人提供了希望。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